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首页
  • 探索
  • 时尚
  • 百科
  • 知识
  • 休闲
  • 焦点
  •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百亿元级证券私募沉浮:3年16位玩家“消失” 新晋成员执着投研 元级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百亿元级证券私募沉浮:3年16位玩家“消失” 新晋成员执着投研 元级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发布时间:2025-05-11 21:04:18 来源:灵犀云栈 作者:热点

       “新百亿”屡现

      不同于之前牛市中出现的消失百亿元级私募,在这几年市场环境不佳的百亿背景下,同样有私募向百亿元级私募名单进发。元级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证券执仅在2017年就有源乐晟等11家私募新晋百亿元级私募名单,私募业绩是沉浮成其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源乐晟方面指出,年位成立10年,新晋源乐晟在不同特征的投研市场中通过调仓、精选个股、消失严格止损跨越牛熊,百亿表现出中低风险、元级高收益的证券执业绩特征。“战略性机会一定来自对最本质的私募基本面(大趋势和大格局)的理解。2017年我们取得收益的沉浮成主要原因是把握住了对经济和盈利周期的机会,同时对各产业景气度和产业格局(龙头集中趋势)做出前瞻性判断。”

      一季度新晋百亿元级私募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早在2014年指出,之后两三年的A股市场,绩优蓝筹股会变成稀缺品,蓝筹股将普遍出现估值溢价。2016年底刘明达进一步提出“寡头时代”的观点,即供给侧改革、环保监察标准和执行力提升等政策的累积和叠加,有利于“寡头”型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行业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及利润份额,这些公司成为明达资产的主要配置品种,明达资产也因此在2017年为投资人取得优异的投资回报。

      与明达资产和源乐晟类似,近两年在弱市情况下取得不错业绩回报的公司都在规模上持续增长,而业绩较差私募的规模只能持续萎缩。同时,从这两年的私募行业发展来看,“二八分化”趋势持续,投资业绩好、市场影响力大的知名私募受资金追捧,呈现资金集中效应,这也是一些新晋百亿元级私募的特征。钟恒表示,他们在研究私募或者公募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在震荡市和熊市里的alpha和风险控制能力。

      事实上,除自身投研能力外,极端行情是考验百亿元级私募风控能力的“试金石”,此时能否有效控制回撤直接决定私募能否长期存活。如果回撤失控,即使没有触及清盘线,也有可能因回撤幅度过大引发投资者赎回踩踏,而这也是部分大型私募最终从百亿元级私募名单中“消失”的原因。

       比拼耐力

      对于近3年来百亿元级私募名单的变化,尤其是持续保持规模在百亿元级以上的星石投资、景林资产等12家私募,其稳定的投资业绩以及风格都颇引人关注,他们堪称私募界的“耐力型选手”。

      那么规模不断扩大的“耐力型”私募到底具备了哪些特质?一些成立期限超10年的私募机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随着A股市场逐步成熟、制度不断完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创造超额回报越来越难,获得稳定的业绩回报需要团队合力、与时俱进的投资方法和严格的风控体系。

      在如何保持稳定的投资能力上,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表示,“我们的投研团队采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行业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板块类别)——基金经理(全行业)’的阶梯式机制。在成为全行业基金经理前,个人要长期对特定行业板块进行跟踪。这种机制下,个人可经历完整的牛熊历练,而团队可实现全行业覆盖。”

      钟恒表示,成为“耐力型”百亿元级私募,一是要具备成熟、稳定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二是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易受外界干扰;三是想与做保持一致,即言行一致;四是有强大的投研体系;五是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一点在资金量越来越大的过程中变得更为重要。

      “私募需要舍得投入成本进行合规建设,方能成为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目前的百亿元级私募无一不注重合规。不合规的私募即使做大,迟早也会被清理出历史舞台,这在过去两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已有例可循。”杨玲说。

      根据目前的行业生态,私募“强者愈强”的态势继续上演。一方面,大型私募有管理大资金的能力,大型配置型资金要找大型资金管理人,这类资金来自银行、企业、家族;另一方面,大型私募一般伴随着明星基金经理效应,销售机构募资难度较小,如之前某大券商推出的明星私募FOF基金,便是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卖点吸引了大量资金申购。

      据中国证券报了解,目前已出现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级私募,迅速增加的规模迫使一些巨型私募不得不控制销售节奏和规模。“我们现在管理的钱足够多,基金经理并没有太大意愿继续做大规模。”一位来自巨型私募的人士表示,他们已不再接受申购。

       名单大变脸

      “这两年市场变化太快,2017年的蓝筹市我们没有及时转换过来,2018年整个私募行业绝大部分在亏钱,出现客户赎回、管理规模下降再正常不过。”某大型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公司在2017年退出了百亿元级私募名单。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在2015年以来的历次市场调整与风格切换之中,不少百亿元级大型私募由于难以适应短期内的巨大变化,业绩出现持续性亏损。对于私募而言,业绩代表一切。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一季度,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级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共31家,相比2015年的28家,绝对数量仅增3家。但3年间百亿元级私募名单大幅变动,与2015年相比,目前仅有12家管理规模依旧在百亿元以上。出局者大致分为三类:既有选择“私转公”的,也有因违规被罚的,更多还是因业绩表现不佳导致规模大幅缩水。与此同时,有19家机构在市场考验下脱颖而出,迈入百亿元级私募行列,述说着私募行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

      在不断变迁的市场中,通常每家规模达到百亿元级的私募都不简单,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团队和成熟的投资理念。但在近3年波动较为明显的市场中,半数以上私募从名单中出局,为何它们如此“脆弱”?

      “规模与成熟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没有绝对正相关关系。牛市中很多百亿元私募是资金‘催熟’的,不能线性地认为他们的投资能力有多高。很多人认同一句话:牛市里大家都是‘股神’,熊市来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钜阵资本投资副总监钟恒说。

      在钟恒看来,市场缺乏对私募的甄别能力是一些百亿元级私募出局的重要原因。“私募与公募不同,最主要差异在于透明度。普通投资者可以从基金业协会、基金公司网站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但私募的很多信息无法及时、充分地获知,即便有机会与基金经理面对面交流,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操作和持有标的情况。在2015年大量资金涌入的环境下,投资者的选基标准多数是谁的净值涨得快,资金就涌向谁。这导致2015年大调整后,业绩不好私募遭遇赎回,业绩坚挺或者净值修复较好的私募受资金追捧。因此,百亿元级私募名单变化显著是必然的。”

      自2015年上证综指5178点以来,A股市场起起落落,数场大戏接连上演,而与之同成长的证券类私募亦风起云涌。2015年百亿元级证券类私募有28家,今年一季度为31家,虽然数字变化不大,但是名单变脸率高达57%,3年间16位玩家在名单中“消失”,而一些执着于投研的私募成为新晋成员,这些无不说明私募行业的激烈竞争与残酷。

      (记者吴瞬)

    标签:证券私募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 上一篇:魔兽世界100防战天赋全面解析与加点推荐指南
    • 下一篇:2024年“星耀滁州·会客虹桥”人才活动将走进上海_

      相关文章

      • 安庆市残联到宿松县督查残疾人证 到期换证工作 宿松新闻网
      • 信用债:风险缓释 留一份清醒
      • 校园贷进入监管密集期 大学生亟待摆脱变味校园贷
      • 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即将启动 初次入市规模约4000亿
      • 10级大风、阵雨!浙江新一波雷雨、强对流天气在路上了!抓紧时间,这几天正适合出游...
      • 年收入12万元属于高收入群体吗?聚焦个税改革三大焦点
      • 大智慧高溢价转让资产遭问询 接盘方拟借互联网逆袭
      • 宝武钢铁集团主要领导确定 马国强任董事长
      • 豪门足球风云球员训练界面失踪球员排查指南与解决方法详解
      • 泉州市中小学生金融教育示范点正式启用

        随便看看

      • 头部券商纷纷宣布下调交易佣金 还有继续“降费”空间
      • 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即将启动 初次入市规模约4000亿
      • 去杠杆进行时 信用债更堪忧
      • 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 节前资金面大体平衡
      • 出口陆运再下一城!铁公联运出口添新渠道|快讯
      • 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 节前资金面大体平衡
      • 资金面紧平衡格局料将延续
      • 个税改革即将提上日程 助推消费优化升级
      • 霓虹深渊光影狂欢 无限舞池炫光跃动永恒闪耀的赛博幻境之灯
      • 耶伦:美联储暂不加息 维持在0.25至0.5%不变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百亿元级证券私募沉浮:3年16位玩家“消失” 新晋成员执着投研 元级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灵犀云栈   辽ICP备97645398号sitemap